加强“三个基地” 双辽市关工委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日期:2014-01-18

加强“三个基地”建设努力提高青年农民素质

 

作者:原创    文章来源:吉林省双辽市关工委    点击数:111    更新时间:2013-09-24 09:12:53.0

 

        我们双辽是一个农业县份,有42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6万。年在校中、小学生4.05万人,其中农村学生为2.2万人,他们每年能升入大学的是少数,绝大多数都要回乡务农。为了使他们能够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成为建设家乡的生力军,我们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密切配合下,从2000年起坚持抓好“三个基地”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分三个问题汇报一下我们在加强“三个基地”建设,提高青年农民素质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一、“三个基地”的由来和发展

        我们的“三个基地”建设,不是一开始就以成型的思路和完整的计划有序推进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起来的。

        十几年前,我们感到,如何使每年毕业回乡务农的近两千名学生成为有技能、有素质的新型农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带有紧迫性、战略性的社会问题,应当成为各级关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于是,我市关工委主动协调,积极联络,与教育、农业、科协等部门共同决定,利用学校的校田地开办“农村中学生学农示范园”,后来更名为“农村中学学农实践基地”。这就是我们建设的第一个基地。市、乡两级政府共为此调剂校田地30多公顷,学校的基地面积少的1公顷,多的达3-4公顷。这个基地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讲、劳、记、做”的完整配套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的农业技能。讲,就是课堂讲农技理论知识;劳,就是参加农耕实践;记,就是记录农作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做,就是完成田间实践课的作业。四个环节融一课,成为农村中学的重要教学平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通过建设“中学学农实践基地”,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拓展了思路。于是,我们又依托双辽职业学校教学实训基地,建起了“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这个学校是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校。但过去他们的基地功能单一,只用于本校学生学农实践。因此,我们和学校研究决定,把这个基地办成一个面向社会、面向全市青年的以农学为主,兼容它项,多功能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对外承揽青年农民的培训工作。这就是我们建设的第二个基地。这个基地的用地是1984年建校时,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划拨了200公顷草原和100公顷耕地,作为学校的实训基地。现在基地共分为5个园区。一是大田作物区,主要种植优良玉米品种;二是油料、杂粮作物区,主要种植花生、谷子、绿豆等;三是珍禽养殖区,主要养殖七彩山鸡、大雁、绿头鸭等珍禽类;四是蔬果苗木区,主要栽培大棚葡萄、新特保健蔬菜等。有各种果树3000余株,各种绿化苗木4000余株,还有1栋食用菌大棚,1栋农机实践教学室。校关工委主任担任基地的总顾问。

        在抓好农村中学和职校两个基地建设的同时,我们感到,只依靠上述两个基地,还无法满足在乡青年学科技搞创业的需求。因此,我们于2000年以较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租了近1公顷的土地,建起了市关工委农业科技示范园。后来,我们考虑租金较低,且面积较小,就于2011年提前将土地退还给农民。在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又从一个村的机动地中租了2公顷土地,合同期16年,创建了新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这就是我们建设的第三个基地。这个基地包括果树示范区、蔬菜区、观赏植物区,药材区、花卉区、新特作物区,除多年生的植物外,每年选植的优良品种均在80个以上,进行新耕作模式试验35项。这个基地的功能主要是为青年农民学科技搞创业和中学生学农提供服务。同时,还进行新作物的试种和优良种子扩繁及新耕作模式试验等。每年都免费向青年农民和学校提供了大量的优良种子,年接待到我基地学习、实践的青年农民和学生近2000人(次)。

总之,我们的“三个基地”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由起初的独立单建、功能单一,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三“地”合一,互为配套,成为在校生和农村青年学习、实践、创业、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

        二、“三个基地”的作用和成效

        十多年来,在“三个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虽然付出了许多,克服了不少困难,但更多的是收获。它使关工委的工作路径更加拓展、关工委的工作影响力更加突出、关工委的社会认可度更加提升。2002年,我们的老主任费国有曾在中国关工委厦门会议上介绍了农村中学建科技示范园的经验,2012年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我省调研的讲话中,对我们的“基地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三个基地”建设的作用和所取得的社会效果是多方面的,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培养了一批热爱家乡,扎根本土的优秀农民。在“三个基地”建设中,使学生和农村青年不仅学会了务农、做工的技能,而且也使他们在正规的学习、培训中,升华了理想追求,加深了对家乡的情感,增强了安心农村创业的自信心。仅从2005年以来农村中学和职业学校毕业返乡的青年看,5160人中有3520人扎根农村,建设家乡,占返乡学生总数的68.2%。我们在走访调查中他们说,是家乡这方水土养育了自己,是“三个基地”培训了自己,使我们掌握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各种技能,为建设家乡做贡献。对于我们这些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来说,到哪儿去创业,都不会有家乡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家有党委、政府的关心,有关工委和“五老”们的全力帮助,有“三个基地”作为可靠的后盾,创业的路子越走越宽广。2005年从王奔三江中学毕业的赵岩同学,回乡后耕种了7公顷土地,并从事养羊,年存栏成龄母羊60多只,成为全村收入的顶尖儿户。从卧虎镇东方红中学毕业的刘东亮同学,回家后搞起了养猪业,从几十头开始,逐渐发展到250多头,年存栏的半商品猪保持在150头左右。并且包租了7公顷土地,加上自家的4公顷,共耕种11公顷土地。购置了成套的农机设备,除了自家使用外,还低价向乡亲们出租,年纯收入在25万元以上。

        二是培养了一批适应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需求的人才。我们的“三个基地”建设,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互为作用、相互促进。同时又都能独自发挥作用,承载任务。既适应农村需要,又面向社会,适应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和进城务工的需求,拓展了农村青年和中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发展空间。我们依托职业学校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加大了非农课的内容,开设了农艺园艺、畜牧饲养、财会电算化、生物技术应用和餐旅服务等18个专业课程。做到了学农有基地,学其他专业有教学室。几年来,我们通过这个基地为山东潍坊国际船舶有限公司培训输送学员20人,有5人成为正式海员,还有15人正在接受上船前的专业技能培训。为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公司培训输送了56名技术工人,现已全部上岗,月薪都在6000元左右。还为双辽发电厂、福耀玻璃厂等培训了一批员工,仅近两年就为双辽发电厂培训输送了50名机电专业的优秀员工。

        三是造就了一些有追求、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多年来,有一些优秀学生和农村青年经过“三个基地”的学习培训脱颖而出,成为懂技术、会管理的村、屯干部。近十年就有30多名农村中学和职业学校毕业生成为村、屯的干部。其中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等村干部的就有20名。从职业学校毕业的董喜东同学,在各级关工委和“五老”的帮助支持下,依托“三个基地”建起了16栋保暖大棚,养羊近百只。他还发挥所学兽医专业的特长,利用自己的经营所得资金和设备等为乡亲们当义务防疫员,乡亲们感动的称他为有善心、有正事、有能力的好青年,选举他为村干部,后又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

        四是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具有一定的波及效应,对解决农村中学办学经费起到了较好的补充作用。十多年来,我们的示范基地试种成功的优良品种,不但无偿向青年农民和学校供种,还跟踪指导青年农民搞好耕作。近年无偿供种2万余斤,苗木、秧苗1万余株。如我们研制、试种的“全谷2号”谷子,2012年已在全市推广种植了2300公顷,创出了我市的品牌。2011年我们基地试种的新品种“誉宇506花生,共产2000多斤,全部兑换给农民作为良种扩繁推广,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农村中学学农实践基地”在为学生提供学农服务的同时,还不同程度地缓解了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30多公顷的校田地,每公顷年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地多的学校收入还会更多,而且还把蔬菜、杂粮等提供给学校食堂,节省了师生的开支,搞好了学校的福利。

        三、建设“三个基地”的几点体会和下步工作的主要思路

        十多年来,建设“三个基地”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建设好“三个基地”,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解决好具体的实际问题。

        首先,建设“三个基地”,是提高青年农民素质的有效平台。“三个基地”这一形式,通过具体、形象、直观、易懂的方式,进行接触式、互动式的教学和育人活动。在“三个基地”的教学实践中,不仅仅使学生和青年农民学会了各种技能,而且还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他们的文化和思想政治素质以及面对社会、应对竞争的综合能力。由于“三个基地”是互为配套、互为作用,因此,使学生和回乡青年农民融为一体,使在校学习和回乡应用融为一体,对在校的学生管用,对回乡的青年农民也管用。学生欢迎、回乡的青年农民欢迎,家长和社会欢迎。

        其次,建设“三个基地”为做好新时期农村关工委工作开辟了新的路径,各级关工委都能主动作为。农村关工委工作的重点,是积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根据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工作条件,我们感到,通过“三个基地”这一综合工作载体是实现这一目的最好路径,它在培育新型农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我市关工委主动作为,积极协调,认真做好“三个基地”建设的论证、策划工作,还对整个“基地”建设搞好督导、指导、帮建工作。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帮助学校把已经外包的校田地收回,帮助无校田地的中学与乡(镇)、村或农户联办基地。各学校所在地的乡镇关工委主任,发挥好顾问、协理作用,帮助学校搞好基地建设。2011年,为了增强职业学校大田作物区的科技示范功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市关工委通过多方协调,筹措资金12万元,为该校基地的10公顷大田作物区,免费上了一套滴灌设备。今年为他们争取了2个国家级试验项目、3个省级示范项目。同时,还将市关工委的基地试验和扩繁的优良种、苗,无偿地提供给他们,使“三个基地”建设整体推进,全面发展,受到了农村青年和学生们的称赞。

        第三,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是搞好“三个基地”建设的重要保证和先决条件。我们的工作动力和工作力度,都是源于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都得益于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13年来,我们市里专门就建设“三个基地”下发了三个文件。尤其是2012年,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下发的28号文件,进一步就建设“三个基地”的重要意义和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建设“三个基地”的任务划分和责任落实作出了明确规定。成立了“三个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主管副书记、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分别为“三个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市关工委主任任常务副组长,市教育、农业、科协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关工委的一名副主任兼主任,市教育局的一名副局长任副主任。凡是建有“三个基地”的乡镇,都由乡镇主管副书记任名誉组长,乡镇关工委主任任顾问,所在学校的校长任组长,乡镇农业站、教管会、科协负责同志和校关工委主任为“三个基地”建设工作小组的成员。自上而下地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有力地保证了工作的开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在建设“三个基地”,提高青年农民素质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生和农村青年的需求还有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以便把“三个基地”建设得更好。为此,我们下一步要按照“三加大”、“三提升”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建设好“三个基地”。

        一是在“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方面,要在加大示范性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示范、辐射能力。按照省关工委聂主任的要求,进一步研究、改进、完善好示范的对象、示范的范围、示范的内容、示范的方式等等,根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新形势的要求,逐一研究、逐一改进、逐一完善,使其在“三个基地”建设中切实起到示范、辐射的作用。

        二是在“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方面,要在加大综合课程比例上下功夫,不断提升适应社会要求、服务青年就业工作的力度。现在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曾经主要是以本校学生学农为主,后来在“三个基地”建设中,我们通过开办短训班的方式,面向社会需求和农村青年的需要,安排了一些综合教学内容,但还不足以承担起“职业技能培训”的任务。所以,下步我们将根据社会需求和农村青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大结合教学内容,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服务青年就业和农村青年学科技搞创业的需要,在“三个基地”建设中发挥主导、带动的作用。

        三是在“农村中学学农实践基地”建设方面,要在加大科技含量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基地”建设的科技水平。现在的“农村中学学农实践基地”建设,与现代农业、科技农业有差距,有的教学内容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状态,无论是理论讲解,还是实际操作,都缺乏科技含量。因此,下一步我们要加大科技含量,瞄准现代农业、科技农业和农业产业化,边研究、边改进、边完善,不断提高“学农实践基地”的科技水平,以便在“三个基地”建设的整体功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对“三个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深化认识,创新工作。以“三加大”、“三提升”为切入点,努力提高“三个基地”建设的水平,使“三个基地”在提高青年农民素质中,更好地彰显其独特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为培养新型农民、建设小康社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一篇:没有更多了

下一篇:把企业关工委工作做实 四平市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