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学”引路 科技致富_经济开发区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日期:1970-01-01

“双学”引路  科技致富

白城经济开发区关工委

 

郭永利,男,1974年出生于白城经济开发区西郊办事处保平村。初中文化,中共党员,现任保平村党支部委员。2004年村成立“四自”小组,任第一小组组长。

一、父亲熏陶,确定人生坐标

郭永利,生在农村,长在农村。1989年初中毕业后,返村随父母从事农业生产。父亲郭春山74年毕业于白城市“五.七”大学蔬菜专业,在生产队始终任蔬菜生产技术员。1983年土地承包到户后,率先搞蔬菜温室大棚。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科学管理经验,为全市蔬菜温室大棚生产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蔬菜种植和管理技术,对蔬菜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感情。由于保平村位置处在城乡结合部,地少人多,村民的观念是随便进城干点啥都比种菜强。郭永利受父辈的熏陶,人生坐标定位在农村创业发展,立誓要做新时期有理想、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坚定信心闯出一条靠发展蔬菜发家致富的路子。1997310日,经过推荐选拔,郭永利到吉林农大进修,定向专业是蔬菜园艺。他非常珍惜上级给创造的机会,争分夺秒的学习。为弥补自己科技文化知识的缺憾,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授,业余时间,都是在学校图书馆看书查找资料,刻苦钻研,摘抄的笔记本达十几本。同时还拜吉林市欢喜乡欢喜村的农业老专家黄明荣为师。通过一年的进修,初步掌握了蔬菜栽培、嫁接、无土栽培、立体栽培、科学管理等知识。结业后,他学以致用,大胆实践,切实成为保平村蔬菜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到目前为止,由92130平米的一个大棚,已发展到平均占地800平米的9个大棚,总面积7000多平米,蔬菜种植品种已达二十几个,年收入15万元以上。

二、“双学”引路,求实求真求效

2004年村里成立了“四自”小组,推选他为组长,成员有7人,都是年龄与郭永利不相上下的返村青年。这些青年农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志向和兴趣,那就是喜欢看书学习,羡慕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郭永利就是他们的榜样。由于学习场所就在郭永利家,在一起学习讨论问题非常实在活跃。重点学习国家多年来连续下发的“一号”文件,深刻领会理解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连续不断地中央下发的惠农政策,给农民创造了尽快富起来的机会和条件。大大增强和坚定了“四自”小组成员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四自”小组成为了学科技的阵地,小组成员的兴奋点又都在如何发展高效农业上,为此,学科技、用科技积极性非常高。在增茬次、间套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方面,一年可种23茬;在选良种、育壮苗,提高延后,增加收入,品种选择,不断更新换代,增强了蔬菜发展的后劲;在增光照、控温湿,搞好温室大棚管理,大棚不断技术改造,给农民不断的增加产量和效益;在重农肥,巧给水,如何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等,以“四自”小组为主,先推广后普及,给保平村及周边村屯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四自”小组求实学理论,求真学科技,求效普科技,切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示范带动,共同发展致富。

郭永利在搞好自己家的蔬菜温室大棚的同时,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在引进新品种方面,首先自己先试验成功后,把成本核算帐及市场需求情况毫无保留的向村民和朋友介绍,主动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对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缺乏经验的农户,给予指导。有个农户搞黄瓜嫁接育苗没经验,成功率只有50-60%。郭永利手把手教,并示范操作,使其掌握了嫁接技术要领,成活率达到90%以上。有的农户防治病虫害没经验,不仅对其讲解,还现场示范操作,如何进行种子消毒和土壤消毒处理,如何发现中心病株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并对症用药搞好防治等。

由于不断地积极为村民开展科技示范,技术指导服务,促进了全村蔬菜温室大棚生产的发展。   全村378户村民,其中306户从事蔬菜温室大棚生产,占81%。全村耕地140公顷,其中温室大棚面积60公顷,占43%,人均收入已达11000元。保平村已成为蔬菜温室大棚生产专业村。保平村的蔬菜已经注册了“保平春”牌商标,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省绿办认证为吉林省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

上一篇:让村民尽快富起来—查干浩特开发区

下一篇:没有更多了